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人類學丙
Cultural Anthoropology (c)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呂欣怡 
課號
Anth2003 
課程識別碼
105 201C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新504 
備註
A35:世界文明、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
總人數上限:3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1Anth2003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這門課程引導同學探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對於人與環境、人與自己、人與他人、人與超自然等方面的觀念與作為。這些作為表現在性別體系、婚姻與家庭制度、親屬關係、宗教儀式、經濟活動、政治過程、與環境行動等面向。在探索人類多樣性之際,同時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社會文化情境。以廣闊的視野,對我們面臨的社會文化議題提出開放的、創意式的思考。

本門課分成三大部份。第一部份簡介人類學的學科特質,以及人類學如何與其他領域結合;第二部份是從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,如家庭、政治、宗教等等,來探討文化的差異及類同;第三部份討論當代世界的主要變遷,以及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過程,對於人類生活造成那些影響。

 

課程目標
帶領同學思考當代社會的多重面貌,希望幫助同學進一步思考人類社會的可能性與個人的能動性。 
課程要求
修課要求:
上課同學請於課前閱讀該週指定文本,積極參與課堂討論,並且填寫當週之學習單,於課程結束時交給助教。學期當中,每位同學完成一項田野小計畫及一篇閱讀心得報告。

1. 田野小計畫:第二週將發放田野小計畫的說明,總共有五個計畫選項,同學可自其中擇一,利用課餘時間自行完成田野調查,在第十一週上課前(11/24)上傳1000字的田野成果報告。
2. 閱讀心得:請就Conformity and Conflict: Reading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所集結的40篇文章中,挑選一篇撰寫1000字之閱讀心得報告(繳交期限為1/5),心得格式將於第二週發放。
3. 期中考與期末考的考題類型為簡答題+申論題,考試內容包括必讀書目、教師授課內容、上課放映之影片內容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 
指定閱讀
必讀書目:
1. Eriksen, Thomas Hylland. 2008。《小地方,大論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商務印書館。(需影印)
2. Spradley, J. P., & McCurdy, D. W. 2012. Conformity and Conflict: Reading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. Pearson Education, Inc. (電子檔@Ceiba)
3. 各週之必讀文本可自Ceiba下載。

進階書目:
1. 科塔克(Conrad Phillip Kottak)。2009。《文化人類學》。巨流出版社。
2. 謝國雄。2009。《以身為度,如是我做:田野工作的教與學》。群學出版。
3. 黃應貴。2008。《反景入森林:人類學的觀照、理論與實踐》。三民書局。
4. 黃應貴編。2014。《21世紀的家:台灣的家何去何從?》。群學出版社。
 
參考書目
將於每週講義中補充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評量方式 
100% 
每週學習單:4%*10=40% 田野小計畫:15% 閱讀心得:15% 期中考:15% 期末考:15% 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  導論:人類學簡史
文化人類學的核心精神是什麼?從19世紀至今,這門學科的主要典範曾經有過什麼樣的變化?文化人類學與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異同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一章:導論〉&〈第二章: 人類學簡史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延伸閱讀
黃應貴
2008。〈第一章:導論〉。收錄於《反景入森林:人類學的觀照、理論與實踐》。
 
第2週
  田野調查與民族誌
田野調查是文化人類學的核心方法,也是人類學者在專業養成過程中必經的學術訓練。人類學式的田野方法有什麼特色與限制?民族誌書寫具有什麼樣的要點?如何設計一個田野調查計畫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三章: 田野工作及其說明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克勞德.李維史陀(Claude Levi-Strauss)
1955/2015。〈一小杯蘭姆酒〉。收錄於《憂鬱的熱帶》,聯經出版社。
延伸閱讀
科塔克
2009。〈第三章: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與理論〉。收錄於《文化人類學》。
 
第3週
  颱風停課 
第4週
  再論研究方法—當代社會的田野工作者
源自小部落及前現代情境的人類學田野方法,如何運用於快速流動的當代社會研究?人類學者對當代社會議題,提出了什麼樣獨特觀點?人類學者在田野中經常遭逢的倫理難題是什麼?

必讀書目
Sterk, Claire E.
2000. “Tricking and Tripping: Fieldwork on Prostitution in the Era of AIDS”.
延伸閱讀
謝國雄
2009。《以身為度,如是我做:田野工作的教與學》。
 
第5週
  性別與文化
生物性別與文化性別體系,有什麼樣的差異?文化性別及性別角色,如何影響其他的社會經濟及政治制度?什麼是性傾向?從跨文化的角度,如何思考性行為及性傾向的多樣性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九章: 性別與年齡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Roscoe, Will
1998. “’Strange Country This’”: An Introduction to North American Gender Diversity”.
延伸閱讀
王梅霞
2005。〈「性別」如何作為一套文化表徵:試論性別人類學的幾個發展方向〉。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》64:30-58
科塔克
2009。〈性別〉。收錄於《文化人類學》。
黃應貴
2008。〈第六章:性別人類學研究〉。收錄於《反景入森林:人類學的觀照、理論與實踐》。
 
第6週
  課堂演講:夜市音景—如何透過聲音研究台灣常民的休閒空間?
演講者:陳懷萱〈University of Wisconsin-Madison人類學博士〉

參考書目
楊建章、呂心純
2009.〈音樂研究的新視野〉。《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》11(1):15-23。
余舜德
2016。〈從日常生活的身體感到人類學文化的定義〉。收錄於《身體感的轉向》,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。
 
第7週
  婚姻制度
婚姻的基本條件是什麼?婚姻在創造與維持群體結盟上,扮演什麼角色?各文化界定婚姻的方式,有什麼跨文化差異?婚姻制度的跨文化多樣性,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基礎差異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八章: 婚姻和聯盟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Wolfe, Leanna
1998. “Adding a Co-Wife”.
 
第7週
  家庭與親屬關係
在各個不同社會,有哪些界定家庭及親屬關係的方式?親屬關係與社會其他面向的關聯性為何?家庭制度如何隨著歷史與經濟變遷而變化?當代世界中的家庭,發揮了什麼樣的彈性調適功能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七章: 親屬與繼嗣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鄭瑋寧
2014.〈情感、存有與寓居於「家」:當代魯凱人的家之樣態〉。收錄於《21世紀的家:臺灣的家何去何從?》。群學出版社。
延伸閱讀
黃應貴
2013。〈心靈想像與心理實踐下的家〉。收錄於《「文明」之路第三卷:新自由主義秩序下的地方社會(1999迄今)》。

 
第8週
  課堂演講:部落「姊妹」做性別—交織在血親、姻親、地緣與生產勞動之間
本週講師:林文玲教授(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)

必讀書目
林文玲
2012。〈部落「姊妹」做性別—交織在血親、姻親、地緣與生產勞動之間〉。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86:51-98。
 
第9週
  期中考 
第10週
  校慶日放假 
第11週
  經濟人類學:生計模式
什麼是經濟體系?什麼是經濟有效利用的行為?在各個社會中,有哪些管理財貨與勞動的原則?除了工業生產模式之外,人類社會創造出哪些維生模式與適應環境的策略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十三章: 生產和科技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Marshall Sahlins�丘延亮譯
1988。〈原初豐裕社會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1(1):159-181。
延伸閱讀
Joseph Bosco
2000。〈台灣家庭企業的文化詮釋〉。刊於《人類學經典導讀》,頁335-358。
 
第12週
  經濟人類學:交換
人類社會有哪些不同的交換方式?禮物交換與商品交換的邏輯分別為何?人類如何透過交換,建立各種社會連帶?貨幣交換制度的引入,對傳統社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十二章: 交換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Counts, David
1990. “Too Many Bananas, Not Enough Pineapples, and No Watermelon at All: Three Object Lessons in Living with Reciprocity”.
延伸閱讀
黃應貴
2008。〈第九章:經濟與社會〉。收錄於《反景入森林:人類學的觀照、理論與實踐》。
 
第13週
  政治體系、權力與社會控制
世界各地有哪些政治體系?它們的社會經濟相關現象是什麼?什麼是社會控制?它如何在各種不同社會中建立與維持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十一章: 政治與權力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Shearing, Clifford D. & Stenning, Philip C.
1987. “Say “Cheese!” The Disney Order That Is Not So Mickey Mouse”.
延伸閱讀
黃應貴
2008。〈第七章:政治與權力〉。收錄於《反景入森林:人類學的觀照、理論與實踐》。

 
第14週
  宗教與文化
什麼是宗教?宗教有哪些不同型態?宗教具有什麼樣的社會功能?什麼是儀式?人類社會發展出哪些不同的儀式?宗教與儀式在當代社會的秩序維持及變遷過程中,扮演什麼角色?
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十四章: 宗教和儀式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陳胤安
2014.〈宗教經驗的形塑及其意識形態:以臺灣五旬節�靈恩運動為例〉。《臺灣人類學刊》12(1):55-86。
延伸閱讀
黃應貴
2008。〈第十一章:宗教、儀式與社會〉。收錄於《反景入森林:人類學的觀照、理論與實踐》。
丁仁傑
2005。〈會靈山現象的社會學考察:去地域化情境中民間信仰的轉化與再連結〉。《台灣宗教研究》4(2):57-111。

 
第15週
  環境與文化
環境如何影響人類文化?人類如何透過文化來調節自然資源的使用方式?許多原住民群體保存及管理其生態體系的傳統智慧,可以為當代的環境議題帶來什麼樣的啟發?

必讀書目
Harris, Marvin
2004。〈聖牛之謎〉。收錄於《食物與文化之謎》。書林出版社。
台邦.撒沙勒
2002。〈狩猎文化的迷思和真实:一个生态政治的反思〉。《看守台湾》。
延伸閱讀
呂欣怡
2015。〈第二章:環境人類學〉。收錄於《應用人類學讀本》。
林益仁&褚瑩瑩
2004。〈有關“傳統生態智慧”(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) 的二, 三事〉。《生態臺灣》4:63-67。
林益仁
2003。〈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解放運動可能結盟嗎? 一個土地倫理學的觀點〉。《中外文學》32(2):73-102。

 
第15週
  課堂演講: 宗教右派的前世今生
講師:陳文珊(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、女聲神學工作室創辦人) 
第16週
  殖民主義與世界體系
必讀書目
Eriksen, Thomas Hylland
2008(2001)。〈第十八章:身份政治學〉 & 〈第十九章: 全球化、本土化、與全球本土化〉。收錄於《小地方,大議題︰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》。
 
第17週
  課堂演講:「和食」的文化遺產建構—當代日本物質文化網絡中的族群性
本週講師:張正衡(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)
 
第18週
  期末考
本週日(1/15)前需繳交1500字的閱讀心得